大事回顧

大事回顧

1953年

福音道路德會設於調景嶺營的協同聖經學院,院長西門英才來到黃大仙地區,作街頭佈道、派發單張,引領人歸信救主。

聽道的人日漸增多,於是購買了黃大仙正街六十九號舖位,用來專賣聖經聖詩及宗教報刊等,定名為協同書室。

最初負責協同書室者為畢清泉同學,同時西門英才院長又派朱文生同學來協助何傳捷牧師傅道工作,救恩堂由此而生。

1954年

本年夏天,何牧師因救主堂事務繁忙,又因辛熹白牧師回美度假,救恩堂改由杜愛萊牧師來主理。

朱文生遷居台灣,杜牧師調派李光堯同學來接替其工作。

1955年

救恩堂人數日有增加,協同書室不敷應用,於是租用黃大仙東二段三十九A號一間大形石屋為禮拜堂。

十二月十一日舉行奉獻禮。

1956年

每主日下午及晚上舉行兩次禮拜,聖餐禮拜在每月第二主日的晚間舉行;每晚都分別有學道班及青年團契。

1957年

本堂有六十六人受洗及四十人接受堅振禮。

六十二歲的趙虎臣弟兄蒙主寵召,安葬於嘉林邊道基督教墳場,杜愛萊牧師主持葬禮,乃本堂第一次舉行安息禮拜及墓地安葬的儀式。

1958年

杜愛萊牧師與教友磋商籌組臨時執事會,協助傳道人工作。

杜牧師為本堂向美國差會申請籌款買地,建築禮拜堂。

1959年

政府開始拆除黃大仙的木屋石屋,本堂申請在黃大仙徙置區第一座北翼天台及七樓的兩大間辦公室(現址今已重建為黃大仙居屋),開辦「救恩堂兒童會」。

杜牧師夫婦於七月五日離港回美度假,尹嘉華牧師接替其在本堂工作。

1960年

本堂在尹嘉華牧師鼓勵引導下,組成幾個探訪佈道隊,邀請未信主的來天台參加我們這個大家庭。

尹嘉華回美度假,總會差派謝有進牧師來繼任。

1961年

本堂開辦夜校,招收學童約二百名,聘請五位教師。

1964年

於十月十八日召開第一次正式教友大會,選舉了第一屆執事長老。

十一月二十二日召開第二次教友大會,通過召請牧師。

在韓威德牧師監督下,結果李光堯當選。十二月六日舉行牧師受職禮,杜愛萊牧師主禮,本會牧師襄禮。

1966年

二月初製訂建堂圖則,計劃興建教堂及一座有四個課室的幼稚園。

1967年

神學院派遣賴漢欽弟兄來本堂任實習牧師。

1968年

總會建築委員會修改本堂建堂圖則。

1969年

六月廿日,「救恩堂兒童會」舉行十週年紀念感恩崇拜。

1970年

教堂與學校同時興建,並於二月十五日舉行動土禮儀式。

1971年

屹立於黃大仙睦鄰街十三號的新堂於二月初建成並取得入伙紙。

1972年

神學院派李澤恩同學來本堂實習牧師工作。

1973年

「黃大仙區老人福利聯會」借用本堂地下停車埸辦理耆年中心。

「黃大仙區兒童合唱團」亦假借本堂練習。

張勝球先生來本堂任義務牧師。

1974年

耆年中心於本年四月交由本堂接辦。

1975年

神學院派許明堅弟兄來本堂實習牧師工作。

1976年

本堂加入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為會員堂。

1977年

許明堅牧師轉往聾啞人堂會工作,本堂聘請張約珥教師接替,七月三日本堂按立張約珥為牧師。

1978年

五月二十八日舉行銀禧紀念感恩崇拜。

該年秋天,本堂通過向香港政府申請註冊為有限公司。

1979年

本堂通過將幼稚園附屬於救恩堂有限公司。

1980年

幼稚圍校長林玉屏姊妹退休,由袁志儂姊妹接任,同時又增聘盧福基弟兄出任幹事。

1982年

一月一日新年崇拜,通過召請丘應傑弟兄為全職助理牧師。

本堂通過推選樊一鳴、蔡純粹、李光堯等人負責籌備申請註冊為有限公司。

經政府有關部門審查後,批准本堂幼稚園增加至十四個課室。

1983年

五月廿九日下午三時慶祝建堂三十週年。本堂監督之彩虹佈道所,獨立成為「以琳堂」。

1984年

教友大會通過本堂註冊法團章程。

1985年

委任尤兆顯會計師將本堂註冊法圖章程及備忘錄送交交公司註冊署,三月十九日本堂獲批准註冊為路德會救恩堂有限公司。

執事會放九月份會議通過購買牧師住宅。

1986年

本堂於三月份起逢星期六下午,舉辦兒童興趣班:繪畫班、鋼琴班,並於上課後加設兒童聖經課,參加人數約壹百多人。

八月廿六日本堂以四十三萬餘元購入新光中心之牧師住宅。丘應傑牧師於十月十一日起遷入牧師住宅居住。

1988年

該年為本堂建堂三十五週年。

李光堯牧師六月辭退主任牧師職,其空缺由堂助理牧師丘應傑接替,李光堯牧師留任本堂顧問牧師。

1989年

教友大會中通過修改公司章程第三十五條為「所有委員可連選連任(主席職務抵能連任兩屆)」。

1990年

李光堯牧師定於十二月三十一日榮休,適逢幼稚圍成立二十週年,校校董會決定舉行開放日並為李牧師設感恩崇拜。

1991年

為感謝李光堯牧師過去三十多年為教堂事奉,堅守工作崗位至退休,在六月二日的教友大會中,通過邀請李牧師為本堂榮譽監督。

1992年

四月二日,陳淑惠姊妹任本堂幹事一職。

1993年

為慶祝本堂成立四十週年,救恩幼稚園於三月廿七日舉行遊藝會,本堂亦於四月十一至十二日在馬灣青年營舉行退修營。

1994年

李光堯牧師於一月四日主懷安息。

教會成立「路德會救恩堂有限公司合作社」。

十月廿一日,丘應傑牧師因病辭世,息勞歸主。

1996年

一月一日,曾維州先生受聘為本堂傳道人。

1997年

李光堯師母贈送本堂三角鋼琴一部(GrandPiano)。

1998年

舉行四十五週年堂慶感恩崇拜,當日奉獻悉數捐予鳳德安老院。

1999年

救恩幼稚園校長袁志儂姊妹退休,吳珮珊姊妹繼任。

2000年

五月七日召開特別教友大會商討召請牧師,結果未獲通過。

六月四日,週年教友大會中,張麗英姊妹當選為本堂首位執事會女主席,同時為本堂實習神學生。

七月三十日,曾維州弟兄辭退本堂傳道職務。

十二月廿二日在本堂舉行聖誕聯歡晚會,是晚邀請麥基弟兄蒞臨本堂証道,會上共有十四位朋友回應信主。

2001年

一月,胡就維弟兄受聘為傳道人。

四月十五日,邀請司琴培訓中心至本堂主領「不一樣的復活節」佈道會。

2002年

一月,協同神學院學生鄧淑芬姑娘來本堂實習。

二月,因政府取消向本堂發放幼稚園租金津貼,教會設法開源節流,刪減部份職位。

五月一日,梁建榮弟兄受聘為本堂傳道。教堂於夏季開始修葺外牆工程。

2003年

邀請「八福棧福音話劇團」在十月廿六日佈道會演出,以話劇帶出福音信息(話劇佈道日)有一百一十五人出席,多人回應信主。

2004年

四月與聖三一堂合辦聯堂崇拜。

復活節有三人接受洗禮。梁建榮傳道於三月請辭。售出新光中心物業。

七月廿五日舉行烏溪沙青年村戶外崇拜。

禮堂燈光及音響改善主程於聖誕節前完工。

2005年

一月二日聘請郭耀安先生擔任傳道。

五月成立「基督少年軍」預備團。

九月四日聖洗禮及堅振禮。堅振禮:梁詩懷。聖洗禮:劉麗娟、陳潔瑩、黃文朗。

2006年

二月廿五日晚舉行音樂佈道會——「祂使人夜間歌唱」,與會者一百一十人。

2007年

一月七日舉行聖洗禮。

成人受洗:崔鳳珊、林潔賢、何駿誠、張偉乾,周廷佳。

兒童受洗:鄺苑彤、鄭明珠、林稼倫。

二月七日基督少年軍到鳳德老人院探訪。四月七日舉行佈道會「無比的愛」。

九月三十日到協同堂舉行聯堂崇拜。

十一月十八日在薄扶林傷健營舉行戶外崇拜。

十二月郭耀安傳道請辭。

是年教會二樓禮堂安裝空調設備完工。

2008年

四月十二日舉行佈道會,由生命使者朱源和先生主講:「我知誰掌管明天」,與會者一百三十五人。

五月四日舉行堅振禮:崔鳳珊、林潔賢、何駿成、張偉乾,周廷佳接受堅振禮。嬰兒洗禮:張語嫣。

五月廿五日下午三時卅分舉行五十五周年感恩崇拜。

2009年

八月九日舉行李永楨牧師就職禮,成為本堂第三位華人牧師。

2010年

羅美德傳道於四月辭去傳道職位,八月陸學政傳道開始在本堂事奉。執事會建議本年度執事比例為六男五女。

2011年

本堂於四月舉行江西短宣之旅及青少年團契於六月正式成立。八月主日崇拜開始使用香港聖經公會和合本修訂版聖經。

2012年

李永楨牧師因健康欠佳,得遵從醫生指示,暫時減少工作量。因而「李牧師信箱」於二月起停止答問。李牧師期望將所有的答問編輯成書出版。

2013年

本堂建堂六十週年。本堂向總會「福音21計劃」申請成立「藝術及文化中心」獲批准;該中心於堂慶感恩崇拜中舉行開幕禮。

2014年

本堂於三月舉行大型音樂佈道會,主題為「人活著為什麼?」。前聖馬太校長容紹新先生於七月主懷安息,遺願中有捐助港幣六十萬元予路德會救恩堂作修葺之用,本堂深表感謝!本堂增添非全職傳道一職,由張麗英姊妹擔任。

2015年

本堂李永楨牧師榮休感恩崇拜於七月五日順利完成,當日約有250位嘉賓及主內弟兄姊妹參加,李永楨牧師榮休後成為本堂的顧問牧師。路德會救恩堂迦勒中心於十月正式成立。